詳細信息  

空之妙用
作者:川流
發布時間:2017/11/21

      「從前,有一位自以為滿腹經綸的學者,意欲了解禪學的奧妙,於是上山訪寺,拜會住持禪師。住持請他在客堂上座,奉上一杯清香溢滿的熱茶來接待他,然後一邊坐下,向他講解禪學之精義。

        這位學者聽著聽著,但覺其中義理不外如是,並不覺得有什麼特殊之處,心中認為這位禪師只是浪得虛名,於是越覺心浮氣躁,不但在禪師的說話中不停插話,甚至嗤之以鼻,表現出傲慢態度。

       禪師見此,於是停了下來,拿起茶壺替這位學者添茶,儘管茶杯裡的茶仍有八分,禪師卻沒有把杯子裡的冷茶先行倒出,而是不斷注入溫熱的茶水,直到茶水不停地從杯中溢出,流得滿桌子都是。

        學者見狀,連忙提醒說:『大師別倒了,杯子已經滿了,裝不下了。』

        禪師聽了,放下茶壺,不慍不火地說:『是啊!如果你不先把杯內的茶清空掉,又怎麼能品嘗我現在倒給你的新茶呢?』

        學者聽到這弦外之音,深感慚愧不已,連忙起身陪罪。」

 

        如果我們不能清空內心自以為是的驕慢成見,又怎能接受到新的學問、新的知識?長輩們常常說我們待人處事要謙恭有度、虛懷若谷,正是上述這個故事的道理所在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,從小開始,便學習語言學問、知識技能,長大後投入社會工作,開始累積個人財富、名譽地位,亦建立起個人社交網絡、觀點立場。隨著自己的習慣性格,開始對周圍的人與事進行品評與取捨。年紀漸長,這些累積愈來愈牢固在內心之中,形成了自成一套的看法與執見,認定這個就是自我。我們的前半生,都是向外學習、獲取、開拓、建立自己的世界,鞏固自己的資產,保護自己的擁有,這可以說是一個累積的人生階段。

        日積月累下來,一旦面對他人不同的說法,或面對著一些新事物、新觀點時,個人的習性便自動浮現。等到我們面對人生諸多不如意事,自覺身上籠罩著老病死的陰影、心靈上感受到種種憂悲惱苦,開始尋求解脫困擾方法的時候,以往的成見、習慣等,便成為窒礙著我們去吸收、學習新東西的屏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佛教針對於意欲解脫憂悲惱苦困擾的求道者,著實提供了不少的修行良方。而其中的一法,便是提出了「空」的法門。

         佛家對於運用這個空的方法,似乎比上述的故事所說的又再深入一些,不只是清空自己過往先入為主的成見而已,而是要我們繼續挖掘,空除內心深處的終極執見。

         原始佛教時期,佛陀常常讚嘆弟子能於空樹林、空屋、空洞穴中修行,易於入道。佛又讚嘆舍利弗能入於「空心解脫」而安住,意味著我們要清空自心,空除我們心中的執見,空除一切身見、邊見、戒禁取見、見取見、邪見,由此而斷除疑惑執見,建立起解脫正見。

         這個微妙的法門,便是一條清空內心執見之道。佛家是要求我們要清空內心對事物的追求與欲望、清空內心對他人的評價與控制、清空對自己的性格與習慣的堅執、清空對自己的情緒與脾氣的任意發洩、清空對愛惡之心的執著等等。因為這眾多問題的罪魁禍首,歸根究抵,正是我們對自我的盲目執持。

         我們每個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的,總是以自我的觀點、自我的立場、自我的優點、自我的成就,來肯定自我的存在。我們很少會意識到自己不足之處。亦因如此,不同的人便有各個自我觀點與態度,於是衝突難免。所以學習「空之法門」,首先便要自我反省反思,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正如上面的故事一樣,如果自己不清空內心的障礙,又怎能容納新的事物呢?

         為什麼佛陀要說空呢?清空法門的目的何在?佛陀說空法的用意,可說是為了消除弟子的各種執見,由此而證入解脫。空的意義是什麼呢?佛家說空的意義,就是指出這個世界的現象只是因緣所生成、缺緣而壞滅,其背後根本沒有永恆不變的控制者,這包括我們的身心在內。而我們卻對這個身心執持為永恆,隨之而起的,便是對自我的依戀、自我的傲慢、自我的成見、自我的肯定等等。既然一切東西都是在變動之中,以互相為緣的方式而存在、壞滅,我們便不應該執持不放,而要學習清空執著的方法了。

        首先,我們要建立一個自我反思的機制,時常反省觀察內心,看看有什麼是多餘而須要空除的?清空的方向乃從反省我們身口意的行為開始,我們先要暫停向外面世界作盲目的追求,例如減少追求感官的刺激、欲望的滿足,減少對色聲香味觸的貪戀。同時間,我們亦要清空對事物盲目的抗拒、質疑,也不是要蓄意虐待自己,以表示不執著世俗的色聲犬馬。由清空對外在事物的追逐開始,乃至對內心的傲慢、偏見、觀點等,逐一反省而檢討,將不適當的清空掉去,使自己內心更能容納新的事物,新的觀點。

         由明白佛家說空的意義,建立起正確的見地,清空我們以往的看法,跟著修訂我們行為,受持適當戒律,修改我們習慣,直至改進我們的性格。性格改變了,待人處事的態度亦會改變,於是我們未來道路的障礙亦會清除,解脫憂悲惱苦之道路,亦將在我們面前張開。

         進一步看,我們不要以為佛家說空,便真的以為什麼也沒有,於是跌落了虛無主義的窠臼。龍樹菩薩在《中論》曾經說過:「大聖說空法,為離諸見故,若復見有空,諸佛所不化。」佛陀說空,只是把空作為工具,用作清除我們過往的煩惱執見而已,若果以為一切皆空是什麼都斷滅而沒有的話,那麼,就算佛陀再生也不能化度我們的。

         因此,我們要明白,佛家說空,不是說虛無斷滅,而是一個實踐性的口號,要我們行動起來,空除內心執見。其背後的道理則說明了,空即是緣生緣滅的。一切皆空,意味著一切皆緣生緣滅,事情由緣而生,緣散而滅,故一切皆不可執著。不但我自己和我所有的東西如此,世間萬事萬物,莫不如此。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為何還要去追逐世間的名利權?為何要去追求自我的永恆不息呢?

        由此可見,佛家這個空之法門,是有著喚起行為的作用,叫我們動手動心去清空內心的執見,的確是十分微妙而有效的。

 

Go Back
版權所有:明珠佛學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