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信息  

破邪顯正
作者:錦華
發布時間:2009/5/18
 
 
 
大乘般若中觀思想,在南北朝時代,由鳩摩羅什法師傳來中國,並由僧肇等發揚光大。這系思想傳承到隋唐時間,終於由吉藏大師總其成,建立起中國大乘第一個宗派 ——「三論宗」。三論宗乃是以龍樹菩薩的《中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及提婆菩薩的《百論》作為經論依據。三論宗開宗明義,乃是以「破邪顯正」作為宗旨,吉藏大師在他晚年所寫的《三論玄義》中說:「論雖有三,義唯二轍:一曰顯正,二曰破邪。」他認為,佛菩薩的一切主張,無非都是「破邪顯正」而已。
 
其中所謂「破邪」,即破除一切錯誤、歪曲的見解,這裡所指的邪說,便包括所有外道思想,及佛教內部不正確的主張;而「顯正」者,即指顯示申明佛所說的如實正理。
 
對於破邪方面,吉藏在書中接著說:「三論所斥,略辨四宗:一、摧外道;二、折毘曇;三、排成實;四、呵大執。」其中,第一的「外道」泛指「天竺異執」和「震旦眾師」。「天竺異執」即當時印度的種種主張,當時印度共有九十六種外道,歸納為「四執」:
 
(1)「邪因邪果」,例如婆羅門教把大自在天作為宇宙萬法之起源;
(2)「無因有果」,主張一切事物皆是偶然而來;
(3)「有因無果」,即人死如燈滅的斷見之流;
(4)「無因無果」,即順世唯物論者。「震旦眾師」乃指中國古代孔子、老莊等學說。另外,在佛教內部亦有邪見要破斥的,即毘曇宗、成實宗及有所執見的大乘論師等,皆成為吉藏大師辯破的對象。
 
在辯破一切外道與教內種種不正確的言論主張之後,三論宗人所顯的正理是甚麼呢?吉藏大師認為:「天無兩日,土無二王,教有多門,理唯一正。」他引《華嚴經》所說:「法王唯一法,一切無畏人,一道出生死。」故正道是唯一的。這是甚麼的一道呢?
 
吉藏大師在《三論玄義》中認為:「若心存內外,情寄大小,則墮在偏邪,失於正理。既失正理,則正觀不生。若正觀不生,則斷常不滅。若斷常不滅,則苦輪常運。」一連串的推論,說明由執著內外、大小等二邊,便會引致最後老病死憂悲惱苦的道理。吉藏繼續說:「以內外並冥,大小俱寂,始名正理。悟斯正理,則發生正觀。正觀若生,則戲論斯滅。戲論斯滅,則苦輪便壞。三論大宗,其意若此。」由去除二邊的執見,便會放開對一切法的執取,建立無得正觀,滅除一切戲論,最後滅除種種苦厄,達致解脫,這便是學佛唯一的解脫正道。
 
三論宗由此而建立起一切無所執的無得正觀,並認為這是佛陀及諸大菩薩的出世本懷。吉藏大師在《法華玄論》中更說:
 
「一切教門無有定性,但令病息。」
 
佛菩薩所有的教化,並非是指向一個最高的真實,而是一切經典,皆是醫病的手段而已,目的便是使眾生破除執著的病患,離於二邊執見,以達至無所得的解脫境界。
 
在這個「破邪」與「顯正」兩方面的說法上,三論宗從三個層次來予以說明,這是有助於我們從中理解「破邪顯正」的多重意義。
 
一、 破眾生之邪執,顯佛陀之正見
 
為了讓佛弟子明白佛菩薩的教化,三論宗說明了種種邪見主張,如說前述外道所主張的「無因有果論、有因無果論、邪因邪果論、無因無果論」等等不如實的看法,這都不符合世間理性的思維,不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,對修行亦沒有益處。基於當時種種邪見充斥於世,佛陀於是說出「緣起正見」,令弟子從此而明瞭一切事物莫不是從各種因緣聚合而呈現,亦由因緣散失而破滅,這方為世間事物的如實面貌。
 
這種「先破邪見,繼而顯正見」的說法,次第說明了外道種種不合理、不正確的主張,然後帶出佛菩薩引導眾生趨向善趣的正知正見,並由此而步向和樂喜悅的修行生活。
 
二、 顯正本身即是破邪
 
進一步來看,佛菩薩所主張的教化,本身便具有了破除不正觀念的用意,因此,顯正本身便是破邪。例如佛陀說「諸行無常」,這是一切現象遷流變化,其中並無不變的因素在事物的內部或背後,這個「諸行無常」的正法本身便具有了破除「常見」的意義在內,而不是另外有一法來破「常見」的。換句話說,「無常」本身便具有破除常的意義。同樣道理,「無我」、「緣起」等說法,其本身亦具備有破除事物背後的「我」、「自性」等不變性的意義。所以,在這一意義下,破邪即顯正,顯正即破邪,並不是破邪之外另有顯正,顯正之外另有破邪的說法也。
 
從這個角度來看,佛經中如「不生、不滅、不垢、不淨、不增、不減、不一、不異、無相、無作、無願、非相、非大、非小、離垢、離淨」等等說法,本身並非指向一個真實,而是顯示破除所有的相對概念的意思。
 
三、 顯示佛法無非在破執
 
再進一步來看,若我們從「解脫」的目的來觀察,佛的說法都是為了破除眾生的戲論執見。這即是說,佛菩薩所教示的一切法,目的都是為了破除我們意識內的一切偏執邪見,使達致解脫。這即是所有佛法都是為了「破執」的本懷下而建立的。如此,則可以從這個角度下建立整套佛法於其上。
 
吉藏大師在這裡引龍樹菩薩的《中論》最後一句偈頌說:「瞿曇大聖主,憐愍說是法,悉斷一切見,我今稽首禮。」他認為佛陀所說的一切法,皆是憐憫眾生而建立,目的便是要斷除一切的執見。而龍樹所建立的論說,正是申明佛陀解脫的精神。
 
我們試以大乘佛教常說的六波羅蜜作舉例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皆是大乘菩薩的修行綱領,從其表面意義來說:布施等於是助人、持戒即是自制、忍辱即是寬容,精進即是積極、禪定即是安詳、般若即是智慧。這是菩薩在無盡的修行道路上所作的修行德目。
 
但若從「佛法無非在破執」的立場來看六度,則我們便可發現到:布施背後所要破除的,便是我們的慳貪,持戒則是對治惡業,忍辱乃要破除瞋恚,精進可以消解懈怠,禪定便是驅除散亂心,最後般若便是度脫愚痴也。
 
此外,佛教所強調菩薩的慈悲心,慈悲的表層意義是「與樂」及「拔苦」,但若從「破執」的修行角度來看,「慈」的意義便是「無瞋」,即破除我們的瞋恚心,而「悲」的意義即是「不害」,亦即消除我們傷害眾生命的心態。
 
如此看來,佛菩薩一切的修行綱目,皆可以從破執的角度下得以發揮其修行的意義。
 
可能有些學者會質疑,在佛經中我們明顯地看到佛菩薩的說法,其中有破斥邪見之處,但亦有一些是正面主張的,為何三論宗人卻只指出佛菩薩的言論皆在破執呢?在這裡,吉藏大師便指出,在末世的眾生,迷執佛菩薩的教法,將佛陀所主張的及所破斥的說法,一併執之為有,並由此而成立種種法的執見,如此又如何能夠解脫呢?
 
因此,龍樹、提婆等大德,著《中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、《百論》等論著,盡破世間一切執見戲論,使弟子回到原始佛教時代佛陀的解脫精神去。
 
結語
 
從理解「破邪顯正」的三層意義下,我們透過了解佛教所說的「邪執、正見」,由此掌握對宇宙人生的體會,首先放棄對邪見的執取,建立起正確的緣起正見;進一步看,從第二層的意義來看,破邪即是顯正,佛菩薩教化背後是有著深一層的訊息,並由此而依循著佛菩薩的教化,背後即具有破邪的意義;最後,從第三層的意義下,理解到整套佛法的意義,掌握佛陀教化的本懷,無非是要我們放下一切對「我、法」的種種執見,並由此而解脫憂悲惱苦的困擾。
 
正如泰國高僧阿姜查大師曾說過:「修行是為了放下對、錯兩者,最後,將一切都拋掉。」他又說:「坐禪不是要得到任何東西,而是要除去所有一切。」唯有徹底拋棄一切的執見、一切善惡觀念,我們才能體驗到解脫的法樂。
 
願此祝福所有閱讀此文的讀者,皆能破除自身一切執見,踏上解脫的正道。
Go Back
版權所有:明珠佛學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