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信息  

明慧和尚別傳
作者:容森寶
發布時間:2015/11/7
 
受業門人容森寶述
 
明慧上人,原籍廣東省順德容奇,俗姓楊,名坤庸。生於光緒三十三年歲次丁未十月十五日卯時,幼失怙恃,胞姊撫育成人。自幼天資聰慧,好學敏思,辯才無礙,四齡入學,七歲能寫一尺五寸「上古製品」大字。年僅十一,學舘陳伯典老師派他作祈聖禮為贊禮郎,並獲對三字聯冠軍及書法比賽得首名,十二之年,就讀於李頌池老師門下,攻文學,好書畫。為人好學,年青時,曾習醫卜星相、堪輿哲理、工業車方、珠算理數等,無所不學。年十八,往遊清遠藏霞洞,訪道尋師,寄居數月,入道皈依,取名性空,研究道藏,疑不能信,其後有一道長,介其讀黃庭真經及六祖壇經,了知佛道兩家之教義懸殊,棄假求真,潛心研究佛教典籍。
 
弱冠之年,看破紅塵,得岑學呂居士推介,禮筏可大和尚為師,親近紀修老和尚,並囑出家勿為三事,一、不作方丈,二、不作當家,三、不收出家徒弟。因緣時至,出家於南海半角寺,禮筏可大和尚為師,法名隆照,字明慧,號半角僧。寄居寺中,該寺以清規為教理,不合其志,故隻身往南京寶華山隆昌寺受戒學律,深為長老器重,聘為書記,兼事宏法。藉此因緣,得讀清龍大藏經及日本大正藏。歷時數載,通達中國大小乘各宗義理及戒律儀軌,然不自滿,因此,告別隆昌寺,遨遊大江南北,參學七省名山古剎,鳥倦知還,祝法於穗大佛寺誌光方丈,成為該寺第十四代法子,法名宗乘,久而久之,其名大熾,禪門俗家,多知其名,爭相結納者,多矣。
 
明慧上人曾任廣東省佛教會法講師,廣州大佛寺教授兼書記、世佛教友誼會港澳分會董事兼澳門分會會長。而在抗戰期間,本著爱國熱忱,在穗參加和尚救護隊,出入槍林彈雨中,無分敵我,於不同宗教之救護隊中,以和尚隊表現最佳,我師則獲贈二等勳章。和平後不久,離穗抵港,掛褡大嶼山寶蓮寺並任書記,因緣際遇,隨緣說法,隨緣度眾。
 
其後,我師藉種種因緣,得遠參老法師啟示,方知佛教有「權」「實」「真」「偽」四要,於是更窮究佛典,始知中國大乘佛教經典非全合真義,其宗旨有屬無因果論者多矣。而三乘與一乘法皆說因緣。我師前所疑者,豁然了悟,因此,決心闡揚原始佛教正法及一乘法,時人稱他四乘導師。
 
一九六二年經梁隱盦校長介紹,受聘於經緯書院佛學系教授,在當時,和尚任教大專院校者,我師實開其端。
 
師父雖現比丘身,而修持不循常軌,通達般若,行四攝法,祈疑問難,啟學者之慧心,覈論名言,為世人之寶筏。在一九六六年歲次丙戌十月初九日創立明珠佛學社,弘揚正法,所有迷信俗習,封建教規,一概摒除,教以因緣要義,以解脫為修行主旨。
 
我師畢生致力於佛教,弘法數十年,初採方便隨緣態度,志在流通正法,他有感於人命無常,而年齡已高,若不及時宣宏正法,實無以對佛教。故在一九七二年十月八日,開辦第一屆佛學初階班,以宣揚原始佛教義理,破邪顯正,為弘法宗旨。但惜開課後不久,是年壬子年十月三十日戌時師化緣已盡,離教內同人而去矣。我師精神不朽。
 
今值本社成立四十周年,特將上人事蹟略陳一二。
 
二零零五年歲次乙酉十月十五日
Go Back
版權所有:明珠佛學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