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信息  

可憐身是眼中人
作者:清流
發布時間:2014/8/31

 

       晚清至民初時期的王國維(1877-1927),是中國的著名國學大師。他學貫中西,著作等身,在文學、美學、史學、哲學、金石學、甲骨文、考古學等領域,卓然成家,成就非凡。其中他所著的《人間詞話》,所述古今成就大學問之三種境界,早已深入民心,成為求學問,甚至是求道者的心路歷程。王國維所寫的詞,意境甚為深遠,透露出其悲天憫人的性格,同時流露著無可奈何的傷歎時懷筆觸。印象甚深的是他其中一闋詞《浣溪沙》,這首詞很能反映出我們學佛人的心態,也可以作為我們的警惕。其詞云:

  山寺微茫背夕曛,鳥飛不到半山昏,上方孤磬定行雲。
  試上高峰窺皓月,偶開天眼覷紅塵,可憐身是眼中人。

  詞的開始便以深山上的寺院作背景,那座寺院座落於高山幽處,背對著夕陽的餘暉而顯得逐漸迷濛,鳥兒展翅也飛不到半山便已昏暗下來了。忽然間,寂靜的夜空中,在深邃的上方傳來一陣低沉的古磬聲,餘音迴蕩,使得飄行的浮雲也彷彿為之停駐了。好一箇清幽肅穆、引人遐思、高不可攀的無垠境界!倘若學道人修道至此,彷彿已達至不吃人間煙火的聖者心懷。

  詞的下半闋說,詞人試著攀登上高峰之巔,以窺看皎潔的明月,藉此而悟得究竟實相之際,卻驀然回首,以慧眼回看紅塵裡憂悲苦惱的眾生界時,這才發現,自己原來還是紅塵眾生其中的一份子,這是何等可憐復可悲的事情啊!

  似看到了究竟實相,彷彿體會解脫之道,可是一經反觀自己,卻還身在紅塵,尚由貪瞋癡所牽制。在身口意的行為上,還是由欲望、瞋念所帶動而待人處事。這是無數古今學道者的寫照,也是無可奈何之事。所謂說時容易做時難,算是在深山修行,體會殊深,但一回到鬧市,要維持清淨心靈,殊不是易事,轉眼便打回原形了。

  修行道上,長路漫漫,這詞說出了學道旅程中令人氣餒的現實。但反過來看,也在提醒我們在學道過程上,要不斷反思反省,看看自己的行為,是否仍然在滾滾紅塵之中?是否仍被貪瞋癡慢疑見所牽引?唯有透過不斷反觀自身,才能有所進步。

  修行人很多時重視自身之宗教體會,往往自視過高,奢言境界高低,眼中祇見他人過失,自身行為卻缺乏反省反觀。若果連這個自己仍為凡夫的情況也看不到的話,則如何能隨著佛陀的足跡前進?又如何能說自度度他、自化化他呢?

  當深入體會這詞末句「可憐身是眼中人」的意思時,我們更應具備謙卑之心懷,時刻明白自己仍是紅塵一員,沒有值得驕傲之事。若將之化為積極向前的力量,提醒自己祇是薄地凡夫,切莫自恃自滿。如此推動自己繼續努力,邁步前行,才不致停滯下來,甚至不自覺而倒退矣。

Go Back
版權所有:明珠佛學社